张慧青委员:新旧动能转换更需“四链”融合

2018-01-30 09:42 凤凰网山东综合
  • T大

山东省政协委员、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慧青

才之所盼,才之所聚。今年的山东“两会”上,“人才”成为外界关注的重点词汇之一。

1月25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强化创新人才第一资源、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等诸多与“人才”相关的内容。

“这个报告展现了一幅山东版经济社会发展四维的蓝图,报告很立体、很实在、很过瘾。”张慧青委员兴奋地说。

作为山东省政协委员,同时也是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党委书记,耕耘教育界多年的张慧青对新旧动能转换下的“人才链”建设十分关注。她说,新旧动能转换,人才规划要先行。

针对报告中提出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张慧青认为,三大链条后面应该再加上“人才链”。报告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集中培育“5+5”十强产业,前瞻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现代海洋产业、医养健康产业等新兴产业,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培养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新动能主体力量;改造提升高端化工产业、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精品旅游产业、现代金融服务等优势产业,促使“老树发新芽”,转换形成新动能。

“围绕这‘5+5’十强产业,山东要依靠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依靠创新链布局人才链和资金链,形成“四链统合”经济发展的驱动发展模式。”张慧青认为,从教育层面上来讲,人才培养结构需要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规划的要求,基于“四链统合”的规律特点来布局,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的统一,推动产教融合、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如果“四链统合”统得好,那么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将居于关键性位置,这也是经济发展、结构转型的历史使命。

张慧青表示,就新旧动能转换而言,既要有领军人才,也要有技术、技能型人才,如果只有高水平、知识化,而没有高技能、职业化,这个国家的“人才链”注定是不完整的,“人才链”不完整,科教兴国、制造强国将是一句空话。

“要建立一个重要的人才储备库,对接产业人才先行,尤其是工科专业的人才更要提前储备,未雨绸缪,不能等到工程要上马了或产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时才开始培养,让人等工程,不能让工程等人,否则,则将会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

谈到此处,她以中国高铁为例进行阐述,“高铁之所以走向世界,和当时绿皮车时,中国做了大量的设备、场地、人才储备有关,当时看,有些环节表面上似乎有点过剩。但是,一旦转型升级,这些人才、设备就立刻就派上了用场,为中国高铁走向世界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这是新旧动能转非常成功的一个范例。”

同时,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问题,她也谈了自己的观点。

张慧青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人才链”上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于我们来说,培养人才的载体是专业,而专业是学校和社会连接的桥梁。”

据此,她建议,要按照新旧动能转换的产业布局来建设、发展高职院校的专业,为产业输入必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毕竟,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要紧跟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同时,关于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以及人才培养的模式,张慧青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她表示,高职院校办模式学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要有职业教育发展的沃土,这就客观上需要与产业、行业、企业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上,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这样的教育理念已经形成共识,由此培养出的人才适用性也比较强。”她说,“这些年我们与山东省尤其是济南周边企业合作,光校企合作的数量就达到两三百家,比如中建八局、中铁十四局,济南轨道交通等。我们学生就业非常好、就业率99%以上。”

以去年的一次招聘会为例,该校1个学生有11个岗位可供选择。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虽然有诸多引以自豪之处,但张慧青称,此前他们到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考察学习的时候,也看到了中国高职院校的不足。

以校企合作为例,她表示,近年来,中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虽然越来越深入,但不像德国那样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在德国,企业是主体。而咱们学校是主体。中国虽然提出要双主体办职业教育,但业内关注的“校企合作法”,截至目前仍暂未正式出台。

张慧青说:“近年来,山东出台了很多、很好的政策。但是未来这些政策如何落地、执行以及如何激发企业的积极性让校企之间更为深度融合,这需要政府在期间扮演好主要角色。”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