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忆|济南人,你真的了解五三惨案吗?
- T大
又是一年5月3日,上午10时,在趵突泉景区东门附近的一座的雕塑旁,上百名市民聚集于此,共同缅怀八十九年前丧命于日本侵略者刺刀下的6123名同胞。
为了忘却的纪念——蔡公时纪念馆
五三惨案其实并不是指发生在1928年的5月3日,这是一场在5月3日拉开序幕,长达近10天地惨绝人寰的屠杀,日本侵略者的恶行遍布济南,而这场暴行的起点便是位于济南商埠经四路小纬六路的山东交涉公署。
1928年5月,蒋介石率领的北伐军进入济南,同时日军也以保护在华侨民为由在济南集结。1928年5月3日晚23时左右,日军声称在山东交涉公署门前发现日军尸体,破门而入后强行要搜检交涉署人员的枪械,但并无所得。国民党战地政务委员会外交处主任兼山东交涉员蔡公时及署内全体职员被日军捆绑,并被刺刀割裂脸面耳鼻。蔡公时用日语抗议后,被割去耳鼻,继而挖去舌头和眼睛。日军将署内职员剥光衣服后鞭打,然后拖至院子里用机枪扫射。最后,蔡公时、张麟书等17人全部被杀死。
蔡公时先生遇难后,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各地民众、团体纷纷举行示威抗议,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抵制日货;美国、法国、英国、新加坡、加拿大、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海外华人、华侨为济南惨案踊跃捐款,华人青年学生恳请回国参加对日斗争,采用各种形式讨伐日本军国主义,要求严惩肇事者,赔偿损失,声援国内正义的斗争,一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抗战由此开始。
为了让后人牢记中华民族所蒙受的苦难,缅怀在“五三惨案”中的遇难者,济南市文物局对原山东交涉公署进行了修缮,将其打造成蔡公时纪念馆向社会免费开放。通过实物展示、图片文字资料、雕塑、复原陈列等方式,再现了蔡公时追求革命、誓死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光辉一生。
在蔡公时纪念馆二楼中间一展室中,一尊蔡公时烈士的半身铜像放在最显眼的地方,这是目前济南市安放的第二尊蔡公时烈士铜像,是根据蔡公时烈士的历史照片制作的,也是专门为该纪念馆的修复量身定做的。
雕塑周围,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主要向人们展示了蔡公时的生平事迹;分为“有为少年,立志报国”、“慨于国难,开放学堂”、“革命之路,夫妻同行”、“追随中山,投身革命”、“劫浩古城,浸血惨案”、“铁骨铮铮,英雄精神”6个部分。
关于五三惨案防空警报
五三惨案纪念日当天,人们永远不会忽略的就是那段长达半小时的防空警报。自我市建立防空防灾警报试鸣制度以来,每年的5月3日上午凄厉的警报声都会鸣响,每到此时,许多路人经过五三惨案纪念碑处或是匆匆一瞥,或是驻足凝视,而人们对于这警报背后的意义却很少去思考,甚至有人会质疑,和平年代为何还要拉警报?
起初,防空警报是在战争期间为了预防敌方空袭而设置的报警系统,是在城市受到空袭威胁时鸣响的提醒人们防空的警报。
如今和平年代拉响警报,可以说是纪念,但更是一种警示!拉响警报一是为悼念该城市遭到的空袭中遇难的人民,二是普及人防警报的信号,提高市民的人防意识,检验人防设备,三是进行国防教育。除此之外,许多学校和单位还会选在警报拉响时进行防空防灾应急疏散演练。
警报为何长短不一?
5月3日鸣响的防空警报有预先警报、空袭警报、灾情警报、解除警报4种信号。
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
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
灾情警报:鸣15秒,停10秒,鸣5秒,停10秒,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
解除警报:连续鸣3分钟。
根据《人民防空法》的规定,防空警报试鸣一般会提前5天发布通告,告知市民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秩序,不必恐慌。战时听到防空警报,一般从预先警报开始,市民就要立即转移到防空地下室,空袭警响起时,就应该已经转移到位。
五三警报为什么有些人听不到?
许多济南人已经习惯了这段长达半小时的刺耳警报,对于济南市民来说,它不仅仅是一段信号,更多的是对于历史的缅怀,它仿佛将我们的记忆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对于听不到警报声,很多市民表示不适应。
网友@榴莲芝士味的说:“这是第二年听不到防空警报。且不说这一天对每个济南人都意义重大。只是过去觉得那是一阵噪音,却不察觉那刺耳的鸣响早已变成了习惯,没了就空落落”。
据人防办的负责人介绍,从2015年起,济南的防空警报正在调整更换控制频率,相应地防空设备需要全部更新,人防办近两年主要在推进这方面的工作。在2007年以前,新装人防警报器和日常维护都比较顺利,但是2007年以后,安装警报器在推进中遇到了有单位不太愿意提供场地的问题。工作人员也表示为了让济南市的人防警报器能得到更好的维护,济南市人防办正在更新全市范围内的人防警报器设置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