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忆|重走老商埠之济南最大基督教堂

2017-05-04 17:21 凤凰山东
  • T大

城市是记忆,是生活,是向往,是一些断断续续的碎片。城市的地图,城市的标志性符号往往会深入人心,甚至会融入血液。但戏剧性的是,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这座城市对于我们简直太陌生了。

而藏匿于现代都市中的古老建筑是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教科书,重拾城市的记忆,听长辈们述说、搜集街巷中流传的故事...从人们顿时发光的眼睛,沉湎于回忆的幸福表情,我们能感知,时光竟这样轻易地回到了从前。

说起济南的教堂,人们首先想到的大概是洪家楼耶稣圣心主教座堂,这座110多岁高龄的哥特式建筑引得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参观。

与洪家楼天主教堂每天迎来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不同,在济南泾渭分明的怀抱中,一座全市最大的基督教堂安静地藏匿在老商埠建筑群中。简单古朴的红砖楼房绿树环绕,里面不断传来赞美诗的吟唱。这处砖楼便是有着近百年历史的经四路基督教堂。

 

 

【完全属于中国人的基督教堂】

1913年,青岛、济南、烟台、潍县等地教会代表在济南集会,决议成立“山东中华基督教自立会”。同年,刘寿山等在商埠建临时礼拜堂。1915年礼拜堂建成后,山东中华基督教自立总会在此处成立。1922年又向全国募捐,打算建造自己的大礼拜堂。1924年开始对原有的临时礼拜堂进行扩建,1926年正式完成。

经四路教堂的筹建费用完全由中国人自己募集,设计者为原临时礼拜堂第一任中国籍牧师李道辉之子李洪根,施工者为桓台籍建筑商杨长利、杨长贞。自立会提倡“自立、自治、自养”,主张中国教会自立,不受外国教会支配,所以此教堂建成后完全由中国人管理。这是一所完全属于中国人的基督教堂。

 

【哥特式建筑与中国古典建筑的融合】

教堂位于闹市里的一座小院内。院外车水马龙川流不息,院内环境却清幽雅静,槐树、法桐郁郁葱葱;墙边栽有一丛修竹;东边还有几棵石榴树。

教堂正面刻有“基督教会”与“礼拜堂”的字样。一层底座由济南本地出产的蘑菇石砌成,坚固敦实;二层往上则是清水红砖,装饰有白色灰线,色彩清新明快。整座建筑的结构呈“工”字形,坐北朝南,东西对称。教堂西侧有一条小胡同名叫福音里。

礼堂内部主要是木质结构,门窗、立柱、长椅、讲台,还有地毯保护之下的地板,都是由当年从美国运来的松木制成,这些木头经过特殊的工艺处理,可防虫蛀,历经一个世纪依然十分结实。室内陈设大多漆以深红色油漆,呈现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礼堂的最里面是牧师的讲台,讲台上方有“以马内利”四个大字,这是希伯来语中耶稣名字的音译,意思是“神与我们同在”。讲台右侧是牧师的灵修室,左侧是唱诗班平时训练的地方。礼堂两侧有楼梯,由此可上到二层回廊,回廊内同样排满长椅,可供教徒落座。

礼堂二层南面的窗户是用彩色玻璃镶嵌而成的,带有西方建筑的色彩,但是其他窗户的形状却以长方形为主,仔细观察,还能发现大门之上的窗户用的是古典的中式窗棂,从这些细节处,可以感受到教堂的设计理念——西方哥特式风格融合中国古典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孕育出一种亲切质朴的美感。

建国后经四路教堂一直使用到1966年。1954年、1956年、1959年,济南市的三次基督教代表会议都在此处召开。1958年下半年开始,教会施行联合礼拜,济南市三十多处聚会场所合并为三所,其中就有经四路自立会教堂。“文革”开始后,宗教活动停止,教堂被迫关闭,其间,槐荫税务局曾借用教堂进行办公。据附近老房子里的街坊回忆,“文革”时教堂里面的东西被扔出来,烧了整整一天。“文革”中,教堂的讲台和塔楼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里面曾有口铜钟,也被毁掉了。

 

 

【教堂底座基石大有来头】

教堂东侧底部的房角石上刻着“耶稣基督为房角石”八个字,这是1924年基督教中华自立会在筹建经四路教堂时所用的第一块基石,是被称为“基督将军”的冯玉祥亲自题写的。“文革”中这块石头上的刻字被损毁。如今,人们按照石头上的残痕和在冯玉祥寓居地泰安保留的原文拓片重新雕刻上去,八个淡金色的字,在阳光下安静地掩映在一篷碧草中。

说到冯玉祥将军不得不提起他那些传奇般的经历,他皈依基督教并且命令整个部队的士兵都念圣经,唱圣歌,按照牧师们的训导祈祷。在军阀混战的年代,这些做法的确引人注目,也令人好奇。就连《时代》周刊也在1928年将他“请上”封面,在文章中老外们这样描述冯玉祥:他站起来足有六英尺高。他不是纤弱的黄种人,个头魁梧,古铜色,和蔼。《圣经》拿在手上或者放在口袋里,虔诚的基督徒。神枪手。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军队——195000人——的主人。在今天,这样的人就是中国的一个最强者:冯玉祥元帅。”

 

 

【“地下养老院”】

绕过礼拜堂,后面有一条胡同,胡同的两侧是青砖灰瓦的民房,这里是当年教会工作人员的的住所。胡同的另一头连接着教会学校旧址,也就是后来纬六路小学的前身(现为槐荫区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由于校舍房间有限,一部分学生曾经在教堂的地下一层上课。后来,学校盖起了新校舍,闲置的地下室被改建成教学模具厂,据教堂长老介绍,教学模具厂曾经有一台22吨的冲床日夜不停地加工教具,由于机器体积过大并且连续作业,造成了教堂墙体的严重倾斜,梁柱受损。直到2015年经四路教堂才完成了大规模的整修,梁柱之间拉起了钢筋,墙体得到了加固,房顶也翻新完毕。

现在的教具厂已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家特殊的养老院。教堂后门的一侧贴着这样一张公告——“养老院探视时间”,如果没有看到这张公告,大概没有几个人知道在这座安静的百年老教堂里还隐藏着一家养老院。

这家养老院的全称叫作济南市基督教敬老院。它位于教堂主楼的地下一层,说是地下又不够准确,因为房间的半层在地上,阳光可以透过窗子照进房间。

走进教堂的后门直通养老院的走廊,几位老人正抓着墙面上安装的扶手缓缓前行。在这里他们的日常活动除了礼拜、看电视、聊天以外只能在这条狭长的走廊上散步。走廊两侧的房间即使被护工收拾的一尘不染,也会因为通风效果欠佳隐隐约约有一股味道。

基督教敬老院1997年成立于黄河北岸的鹊山。2001年,搬入了经四路教堂的地下一层。尽管与规模大、条件成熟的敬老院比起来,济南基督教敬老院没有像样的活动室、健身器材以及娱乐设施,更无法提供给老人户外活动区域,但是由于教会的公益性,收费标准远低于社会上其他的养老院,许多教会的信徒依然愿意选择这里。据养老院的滕慧珍院长介绍,目前这所养老院共有老人30余位,护工5名,暂时没有搬迁计划。

现在的经四路教堂内能看到各种现代化的设施,讲台上挂有投影仪和电视机,房间里都安有空调。但毕竟走过近一个世纪,不经意间,在角落里依然能感觉到时光的痕迹,礼堂大门的门框,红漆下亦难掩斑驳的刻痕。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